富华优配

查看产业体系新闻 >

河南手机报:高原探访河南“湟鱼”青海共生路,有了这样的发现

2018-06-05 来源: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河南手机报:高原探访河南“湟鱼”青海共生路,有了这样的发现
来源:河南手机报 时间:2018.06.01 记者:赵继红 崔新建

在青海湖这颗镶嵌在青藏高原的液态蓝宝石中,生存着一种孤独而顽强的鱼类——湟鱼。它因流经青海省境内的湟水河而得名,占湖底鱼类资源的95%以上,在青海湖独特的鱼鸟共生生态系统中,湟鱼是生物链中相当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净化湖水,还是湖上众多鸟类的主食,鸟类的粪便滋养了青海湖中的众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是湟鱼的食粮。

湟鱼平时不易看到,只有在每年的5到8月沙柳花开时,它们洄游到青海湖周边淡水河流中繁衍后代时,才易为人见。2015来以来,央视连续数年现场直播湟鱼洄游,这条寂寞的高原鱼才露出水面,成为顽强生命力的一种精神图腾。

今年5月15日至22日,记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义海能源及其下属的两个煤矿——大煤沟矿和天峻义海木里矿,实地蹲点参访了河南能源义煤公司旗下的这家国有独资公司,对这家拥有青海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的驻外豫企展开调查研究,找寻这颗从中原升起的“高原明珠”的成长轨迹,并发现,它与青海湟鱼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义海能源在擎起青海省煤炭行业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已成为豫青合作西部大开发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北露天矿到义海能源,河南“湟鱼”的洄游路

湟鱼学名叫做裸鲤。裸,即赤裸,裸鲤,便是没有鳞片的鲤鱼。湟鱼的祖先是有鳞的黄河鲤鱼,13万年前,强烈的地质运动让青海湖周边的山峦隆起,使青海湖成为了一片闭塞湖,水分蒸发而盐度升高,然而湟鱼并未因生存环境的变化而灭绝,顽强的它们为适应日渐盐涩的湖水,鳞片逐步退化,用裸露的皮肤更好地将体内的盐和碱排出体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最终进化成了一种青海湖独有的鱼类——青海湟鱼。
义海能源这条河南“湟鱼”的青海洄游之路,始于2003年的春天。它所遭遇的生存环境灭顶之灾,是义煤原北露天矿由于资源枯竭,实施政策性关井破产。为了给几千名职工家属谋求新的出路,受义煤集团党委和矿党委的委托,北露天矿的七名党员同志组成了一个临时党支部,到青海省海西州寻找新的矿藏。

如今依然奋战在高原上的义海能源安全生产部副部长盖丙国,就是当年七人考察组的成员之一。据他回忆,当时连通木里山上山下的是一条放羊路,150公里,汽车开上七八个小时是常事,一到夏天赶上雨水,就成了翻浆路,走上两三天也是常有的。水不到80摄氏度就开了,看着面条在锅里上下翻滚,可就是煮不熟。吃菜要到一百多公里外去买,还贵得要命,西红柿20块钱一斤。住宿条件就更困难了,早到的人用两条长凳架上木板当床,后来的只有打地铺,再后来的,只能住帐篷,一律穿着大皮靴脚朝外睡,为的是野狼偷袭时不至于送命。这里的氧气只有内地的60%,走路不能急,吃饭也不能饱,更重要的是不能感冒,一旦感冒了要马上治疗,不然就很容易引发肺气肿,弄不好会要人命。大煤沟地下水含氟量是正常值的12倍,不要说饮用,连洗澡也不行;木里全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要穿棉衣,戴棉帽和棉手套,手碰到铁器,瞬间就能扯下一层皮……

“回去没有出路,不如在此放手一搏”,就像朝着产卵圣地洄游的湟鱼一样,明知有水鸟在洄游的必经之路等候,为了生存,七人组成的先遣部队除一人因高原反应严重被迫离开外,其余六人决定留下。

义煤西部创业的大幕,就此拉开。
挨过了高原反应关、吃住行关,最难熬的是“寂寞关”。盖丙国说,当时没有通讯设备,想给家里报个平安,也没有条件。后来矿上花了两万多块钱买了一部卫星电话,电话费每分钟十块钱,但打电话要先到雪线以上去对信号。过年时,矿上给每人3分钟通话时间。但电话通了,往往说不了什么话,因为电话两头都只顾哭了。平时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天24小时,眼前晃的就那几张脸。白天大眼瞪小眼,晚上数星星,听狼叫,连个贼影也看不见!

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更差。当时谈合作的绿草山矿务局大煤沟矿区仅有一个小露天矿和三个平硐。无电、无水、无路,除了几间土坯房,基础建设设施基本为零。机械设备只有一台小装载机,几乎是纯人工开采。另外还有一台供照明用的小发电机,还是定时供电。
更为残酷的是激烈的竞争环境。义煤人看到海西广阔发展前景,其他企业也看到了这一点。在义海能源上了木里山之后的两三年间,相继有11家企业也先后上了山,其中不乏财大气粗的央企、人脉深厚的民企。
国企特有的“家国文化”助力义海人打赢了大煤沟矿一役。“在党组织‘义海是我家,兴旺靠大家’的感召下,党员干部都动员了起来,群体效应很快显现,职工队伍士气大振”,大煤沟矿党委副书记王进军介绍情况时说:“2003年6月18日,大煤沟矿挂牌,到了年底矿区就通了电;次年7月有了通讯信号;三年后有了自来水。机械设备也一台台从内地运来,机械化率很快达到100%。2005年大煤沟露天矿年产30万吨……”

大煤沟露天矿生产的稳定,使义海能源在海西州发展有了根据地。紧接着,大煤沟开工建设年产60万吨的井工矿。按照义煤集团的战略部署,义海能源提出了“一切按高标准建设,努力打造青藏高原第一矿”的目标。建矿初期曾任大煤沟矿生产矿长,现任义海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段新伟记忆犹新:“在青海建矿不比在家,方方面面都要去打理,好比一条鱼突然没有了鱼鳞的遮挡和保护。当地没有任何建筑材料,一块砖运到这里,要花4块多钱,连荆笆也要从河南运来。但就是这样,我们义海把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安全生产全过程,同时又引进了内地矿井的综采放顶煤技术和先进的支护技术。煤矿建成先后通过了河南省‘五优’矿井、青海省‘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和‘瓦斯治理示范工程’等各项验收。”

这三个第一,使大煤沟矿“青藏高原第一矿”的地位和青海省“标杆矿”的地位得以确立。大煤沟井工矿建成后的半年内,大柴旦地区、海西州、国务院安委会先后组织煤炭企业到大煤沟矿参观学习。国家煤监局原局长赵铁锤在参观大煤沟井矿后,欣然提笔写下了“高原明珠”四个大字。

义海能源这条河南“湟鱼”攻克初创阶段的千难万险,终于完成了它第一季的洄游之路,在海西州站稳了脚跟,河南能源的牌子在高原立了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南“湟鱼”的共生路
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义海能源这条河南“湟鱼”进入青海的企业生态大环境之后,如何构建民族团结、属地共生、豫青共荣的关系,就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煤炭黄金十年的结束,义海能源也像湟鱼一般,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一直在寻求生产与发展、开采与保护、本土与属地、员工与雇主的共生关系,直到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分别达成了两个绿水青山的生态平衡之后,才度过了滞涨期。

5月中旬的木里矿区,依然是飘雪的季节。这寒气相比2014年7月的那场“生死劫”,对于义海人来说不足挂齿。有20年教师履历的天骏义海党委书记马献超告诉我们,木里矿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闻风而动的大规模露天开采,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下永久冻土层,污染了周边草场和水源。经境外媒体披露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做出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迅速出台了《木里煤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矿区所有企业停产治理。

“碴山治理、边坡整治、植草复绿,是影响义海人与青海自然环境达成长久共荣关系的三座大山。身为国企,木里矿在建设初期,就把环境保护纳入了设计规划”,马献超深有感触地回顾当年木里矿打的这场性命攸关的环保仗,“2013年,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联合国内一流科研院校与青海省环保厅一起,取得了高寒地区人工植草成活率超过80%的试验成果。在经营非常艰难的2015年,河南能源集团公司又划拔了6500万元专款,抽调园艺师组建了技术队伍。我们参照梯田的形状,解决了碴山坡度较大的问题;我们在坡顶修挡水堰,坡面修排水沟,坡底修引水渠,解决了雨水冲刷的问题;我们从多种草籽中反复试验最终选择了5种,解决了草籽来源的问题;我们到180公里外的地方去买土,再按1:4的比例参拌牛羊粪,解决了土壤硬化的问题……”

不计成本先后投入资金2.32亿元后,木里矿区的植草复绿、综合整治成果远超预期——每平方米出苗率2500多株,成本是25.3元,草籽发芽率及长势完全符合预期,国务院七部委联合核查组称:义海能源在高海拔矿区人工植草复绿中创造了奇迹。

曾经的困境,一旦迈过去,就成了当下的谈资和荣耀。“2016年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期间就是通过这个摄像头察看木里矿区生态恢复情况的,我们义海的植草复绿成果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天峻义海副总经理张占村指着坡顶处的一个摄像头告诉记者。他清晰地记得,第二年的7月24日,当时的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亲自来现场,查看渣山整治及复绿情况,还给他出了两道考题。一道是政治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他一紧张,把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精神,说成了“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另一道是数学题,王书记问:“你们3年购买了69吨高原耐寒草种,一吨种子多少钱?69吨是怎样算出来的?”这道题张占村从容不迫地答道:“1公斤草种25元,一吨25000元。在复绿过程中,为确保种出的草密度合乎标准,我们要求每平方米播撒草籽不少于24克,累计治理渣山和复绿护坡289万㎡,共需播撒草籽69.36吨。”

在木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这道青海面临的大考面前,义海人埋头苦干,不计得失,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担当和环保自觉性。不但攻克了高原复绿的难题,而且自2015年以来,累计回填当地另一家煤炭企业庆华公司的废弃采坑2550万m³,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赏。
正所谓填了别人留下的渣坑,竖了自己绿色的丰碑。2015年7月起,这里也成为木里矿区11家煤矿中唯一复工复产、正常生产的煤企。

如果说矿区标配的高原花房,是义海人为自己营造的矿区自然小环境,那么高原植草复绿,就是义海人为企业在青海营造的自然生态大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共荣关系一旦建立,直接带动了义海能源在青海社会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从2016年开始,海西州和青海省两级党政领导人一个接一个地到木里矿视察工作。随着木里经验的深入推广,到木里参观学习的企业一天比一天增多。2017年5月,木里矿被评为青海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以“义海模式”为核心的“木里经验”在青海全省推广;大煤沟煤矿在工会管理属地青海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当时的青海省省长,现省委书记王建军亲自到大煤沟矿颁发奖状;2018年4月,青海省委副书记刘宁率青海代表团赴河南参加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时谈及青豫两地经济合作,盛赞“由河南义马集团出资建设的义海煤业已占据青海煤炭产业的半壁江山”……

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周边的煤炭生产企业接连向义海公司发出合作意向,近期河南能源将与木里煤业集团联合成立新公司,共同开发木里矿区的煤炭资源,也有了涉足当地煤炭生产下游链条的意向,届时,义海能源将达到包括木里矿在内的煤炭产能810万吨。
两张清单和一张欠账单,河南“湟鱼”的高原泪
青海为义海提供了广阔,义海为青海提供了支撑。当地牧民发展种羊养殖业的110万元,是义海资助的;关系牧民出行、水源、草场等民生问题的170万元,是义海提供的;建设天峻县人民医院爱心广场的230万元,是义海捐赠的;天木公路一二期及连接工程的3360万元,是义海出资的;参与玉树抗震救灾,捐款捐物累计达130多万元,而挽回近千万元经济损失的,还是义海。
一张由海西州工会常务副主席张海军、共青团海西州委书记蒋冬梅提供给我们的清单,将义海与青海互利共生关系的温度从纸面传递至人心:2008年起连续五年,义海能源每年为海西州126所中小学免费捐赠4000吨煤炭,价值达100多万元;2014年起至今,义海能源每年向全州8个地区的养老院、福利院、困难职工和100余所中小学校的3万余名青少年,捐赠了2.5万吨价值750万元的煤炭;2016年设立奖助学金,捐资46万元资助海西州130名2017届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

1960到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7.3万吨湟鱼救了青海人的命。15年来,义海能源这条河南“湟鱼”关注民族地区、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困难群体的现实需求,已累计为青海省级海西州各项公益事业捐助近2.5亿元。
这份公益清单得以持续添加,是完全建立在义海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段新伟提供给我们的另一张清单之上的——15年间,义海能源的产能增长73.1倍;年上缴税费增长5647倍;注册资金增长22.3倍;固定资产总值增长1194倍。15年间义海共生产煤炭5006万吨,实现产值227亿元,创造利润69亿元,上缴税费107亿元,位居青海省企业50强第11位,成为青海省纳税支柱企业。义海给青海带来了先进的煤炭生产技术,推动了青海省煤炭行业跨越发展和产业升级,使木里矿区的吨煤运费下降50元,工效提升80%,当地煤炭工人的收入因为义海能源也提升了5至8倍,还带动了当地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发展。

可谁又知道,每每当段新伟面对自己的基层员工——守得住寂寞的戈壁守井人孙应报父子,一年四季在高寒排土场排险的戚宏斌,放弃了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某高校留校的工作机会来到高原救护队的“矿三代”李朝伟,因忙生产把小感冒耽搁成心肌炎的大煤沟矿生产科科长王义轩,夫妻常年分居两地、年幼的女儿一直交由父母照看的销售女将张晨……藏在他心底最柔软部分的那张“欠账”单就浮了上来。
“这些年我们在矿区建了花房、蔬菜大棚、职工超市,开通了矿区班车,设立了邮政自动取款机,成立了民族舞蹈队、摄影协会、文学社,建成了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坚持每月为职工过集体生日,鼓励大家快乐工作、健康生活、高雅娱乐。可是这么多年了,天峻木里矿区的职工们还住在彩钢房里,受地势条件影响现在的澡堂、食堂,地面多处断裂塌陷,这些职工生活设施上的欠账今年我们要及时偿还,土建的固定房屋已经开始在海拔4200米的木里开工兴建。”

今年起,义海能源实施了新的带薪休假制度——连续工作44个工作日,普通职工可以休假16天、副科级以上休假12天、单位负责人休假10天。即便如此,每位义海人心里依然有一本自己的“欠账”单,那里写满了对家庭、对家人无法朝夕陪伴的亏欠,他们错过了孩子的童年,错过了爱人的青春,错过了父母的暮年,错过了至亲至爱最需要关爱的时刻……
在义海能源采访期间,记者一直被这种源于生存又为了生存的不可抗力拉扯着,不忍用直白的表述来写实这种对人性的残酷折磨,那就用这组数字来传递吧:义海能源现有职工1502人,平均年龄41.5岁,30岁以下(不含30岁)169人,男女职工比例约为17:1。职工的婚姻状况方面,据2015年不完全统计,未婚62人,其中女性7人。在青海当地参保的仅为316人,其中合同制76人,少数民族73人。

义海人已经用行动书写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篇章,但要把根深深扎在青海,与青海共生共荣,就必须直面如何引留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融入高原,如何更大程度地满足员工的物质生存需求,如何切实提高员工的精神生活质量,如何在企业有余力的时候,把困扰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的异地社保医保问题妥善解决……这些员工心头的烦忧,同样也是发力扎根海西、寻求持续发展的义海能源,必须冲破的高原之困。

你见过塔尔寺的酥油花吗?色彩那么美,但融点很低,15摄氏度就会变形,25摄氏度左右就会融化。担心自己的手温影响花的制作,那里的艺僧们在每年最寒冷的几个月,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以保持捏制时手指的冰凉。因此,每位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有些甚至终身残废。没有一颗对信仰的虔诚之心和献身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不屈不挠、忠党爱国、无私奉献的义海人不就是这些艺僧吗?年复一年,他们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作业,多数人脏器肿大,患上了高原病,但他们依然在寒冷的高原上耕种着属于春天和梦想的温暖色彩。在他们的心中,煤炭就是会说话的酥油花,向远在2000公里外的家人和家乡讲述着美丽,讲述着向往,讲述着尘世的渴望和世界的五彩缤纷。
(河南能源党委宣传部、义煤公司宣传统战部、义海公司党群工作部对本文亦有贡献)图片摄影 赵晓东 王晓峰